English

我从收破烂起家

2000-12-15 来源:生活时报 辛言 我有话说

作为一个学热能工程的研究生,当上了“破烂王”,很多人以为我很不值。但我始终认为,成功之路有很多条,在诸多条路之中并没有高下之别。

我考上了母校研究生

1989年我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后,被分配到海南钢铁公司。海钢企业有二三万人,是海南最大的国营单位,我在这儿干了4年。那几年,国企经济效益还不错,上班也挺轻松的,企业对我们大学生也很重视,我特别喜欢海南的自然环境。

但时间长了,就有一种不满足感,我在这儿干到老,自己前面的路能看得清清楚楚,那样似乎太没意思了。我喜欢挑战,喜欢探索未知的路。同时,也有一种紧迫感,刚分来时厂里大学生还不多,后来每年都有毕业生,我就想继续深造。还有一个想法,就是当时海南想要建一个大的钢铁厂,我考研之前已经开始酝酿建厂了,后来建海南省时提得比较迫切,新建钢铁厂打算采用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模式,自己觉得知识结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,这也是要深造的一个原因。

1994年我考上母校的研究生,读的还是热能工程专业。当时就想深造之后还要回去,我还是挺喜欢海南的,它有很多独特的地方,资源丰富,人口也不是很密集,发展潜力很大。

捡拾垃圾引起了我的兴趣

在京读研究生期间不是很忙,学校给了二年时间搞课题,我基本上只用了半年,就搞出来了。这一年我一直较闲,原来也没想干点专业以外的什么事,这时我爱人从老家来到北京读书,要抚养一对双胞胎女儿,我们又都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,家里没有什么支持,经济上比较贫困,我就想办法找点事做。我觉得做生意自由度要大一些。

我们当时在朝阳区租房子住,周围都是些做小本买卖的,有一些老乡朋友都在做,住在一起,时常聊聊天,他们对我的影响非常大。

我的那些老乡干的是捡拾垃圾,有的是承包垃圾场,跟他们接触后开始对垃圾及捡垃圾的人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。他们每月都能有上千元收入,承包者甚至上万元。他们没什么本钱,也没有多高的文化,多少技能,却有自己的生存之道,发展之路。

我们学校每个月给我200多元,这是我们全家的全部生活费。当时一是迫于生活,更主要的是想在市场中去体验。那些从农村来的人,都能产生那么多效益,不光产生效益,那些承包的人手下都有很多劳动力,从另一个方面讲还带来许多就业机会,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,因为通过他们的捡拾分类,垃圾不断地减少,清洁了环境,有用的东西还提供给社会循环再利用。

我经常看他们捡垃圾,跟他们打听往哪儿卖,有的是厂家直接来收,有的是运往河北、山东等地,像塑料一般运到河北,瓶子一般运到山东。还有的是拉到旧货市场去。

卖旧书一个月赚了5000块

读研究生第一年学习比较紧张,课程多考试科目也多,没有精力做其它事情。到了第二年开始搞课题,时间就比较宽裕了。最初我从卖旧书开始。

我住的地方有一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,是个外地人,也租这里房子住,他从旧货市场买来旧书然后再卖出去,我受他的启发也打算干这个。那时我住在清华大学附近的八家村,那儿有好几个旧货市场。1995年3月的一天,我花了近500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,一早来到八家村旧货市场,批了80多元的书,大概有30多公斤。第一次不知在哪儿卖,我和我爱人还有一个从老家来的亲戚,拉着书就在路上转悠,最后选在一个车站。

头一次干这种事,站在哪儿只觉得心里发慌,腿直发抖,也不敢喊出声来。虽然如此狼狈,一天下来竟卖了60多元,几乎把本钱赚回了,我心里真的很高兴。

这样我大着胆子卖了一星期,算下来竟赚了六七百元钱。正当我干得十分起劲的时候,有一天,市容监查队执法人员抄走了我的卖货车,说:“我注意你好几天了,你们也太大胆了,竟敢在公共汽车站卖书!”

我原先不懂这叫非法经营,而且卖旧书根本就申请不到营业执照。我拿着学生证找到执法办公室,跟人家说了半天我的实际情况,看我是学生,又迫于无奈,总算高抬了一道手。

有了第一次卖书的尝试,马上感觉思路和从前就大不一样了。我们又转移到集贸市场、学校等地插空卖,像打游击似的。做了一个月竟赚了5000元,对我来说,这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我每天很早,有时天不亮就到了旧货市场,因为卖旧货一个是在早上,一个是在晚上,来晚了就都让别人挑去了,我得赶个头拨儿。

我挑书比别人都快,读书人知道哪些书有用,比如英文资料,我一看就知道适合什么人,在学校卖时我还给学生作介绍,所以我的书卖得挺好的。

10000元旧货泡汤了

手上有了点钱,我马上就联想到废旧物品市场,干嘛不自己卖呢?我想。我就在洼里十四旧货市场租了个摊位,一个月租金1000多元。开始就收些书本报纸,从5月份开始一直干到雨季到来时,共收购10000多元的旧书本报纸。起初一点经验没有,全部堆在露天摊位里,没防备几场雨过后全淋湿了,烂掉了,二个月辛苦收来的10000多元货就这样泡汤了。

收玻璃瓶的滋味实在苦

我就琢磨着改改品种,收什么东西容易存放呢?我想到了玻璃,第一次失败是个教训,我想,玻璃不会烂掉。事实证明我的这个选择是对的,收玻璃瓶让我起死回生。

冬季是旧货市场的旺季,头一个月收玻璃我就挣了10000多元。但非常辛苦,晚上发货我压车,常常是半夜交货,瓶子一袋装50多公斤,特别沉,我这个文弱的书生得跟人家一样抬包。袋子要装满,开始我不会装瓶子,速度跟不上,后来练得一只手抓几只瓶子“哗哗”一放一排,连找来帮忙的人都没我快,一车几百包,装得太慢不行。手臂上、皮鞋上经常被玻璃划伤,出血是常事,“创可贴”随时都在身上备着。瓶子又脏又味儿,像罐头瓶里也不知装的啥东西,脏乎乎的。开市场的人都很感动,他们说,像我这样的读书人能吃这份苦太难找了。这样干一冬天赚了四五万元。

做到第二年我开始写毕业论文,准备材料,就抽不出时间了,找人干又不行,只好放一放。

我父母一直反对我干这个,他们觉得儿子读了这么多年书,在正经单位干事才体面。在我回海南时他们来到北京,原说帮我看摊儿,一看那情形,他们十分果断地把收来的瓶子砸成碎玻璃,装有好几卡车,很快就卖掉了。等我回来一看,摊位早已处理干净了。

我收废品的最大收获就是开始走向市场,走向社会,从中悟出点东西来。

回去的感觉不太好受

1996年毕业后我回海南参加筹建钢铁厂工作。虽然我们这个厂有二三万人,但像我这样的研究生还是寥寥无几,厂里对我们也很重视。筹备阶段干得很苦,但有一个希望、目标也就不觉得苦。干了一年多,后来因几方意见不太一致,其中牵涉到大的方向、政策方面的事情,老在扯皮,项目就搁置了。

看到钢铁厂建厂迟迟没有进展,带着希望、失望和复杂的心情呆了一年多,既有点留恋眼前的安逸生活,又向往那种刺激的、富有挑战性的事,在这种矛盾的交织中我再也坐不住了,感到再这么稀稀恍恍地过确实不行了。

我圆了第一个梦

1998年初我办了停薪留职,又回到了北京,我想回来把我的创业升级,能不能在高科技与废旧物品之间找点事做?我想到了做二手电脑。

事实证明,我的这个选择又是对的,旧电脑城开张后比我原先预想的要好。我出来就是想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,开办旧电脑城只是我其中的一个梦想。我一直有一个信念,就是靠自己走入市场,像日本的松下幸之助、香港李嘉诚那样白手起家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